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会和单反产生竞争吗? 向前到推一两百年前,那很有可能会有人这么说: 135胶卷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会替代大画幅相机吗?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会替代135胶卷相机产生吗?
以上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相机的进化方向,往往并不是从画质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很多相机仍然不能够和传统大画幅相机比画质,但大画幅却早已成为过去的原因。对于摄影而言,画质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最终追求。这与绘画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实和抽象有着各自的美。如果没有可以随身携带并且快速拍摄的徕卡相机,布列松还只是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可能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决定性瞬间”了。
所以,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再次审视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天天叫嚣着手机拍摄会替代单反呢? 在某些方面,是的。
在说明缘由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两点: 1.如果只是纯粹的、不加限制的讨论画质,手机的效果和单反仍然无法比较,由于传感器面积的差异,两者的画质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些和你吹嘘某某手机比单反还好的说法,听听就好; 2.摄影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这其中照片的输出和展示就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照片的可复制和传播,才让摄影成为了一门艺术。因此从输出和展示的目的出发再讨论这个问题,手机摄影就有了在某种程度上和单反摄影一较高下的可能。 在上述两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对于日常生活“美学”的记录,手机已经足够取代单反,甚至还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也正是这种优势,已经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单反,选择手机摄影。
“这世界上最好的相机,就是当你想要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你手上有的那个” ——————摄影师 ChaseJarvis
在过去几年,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影像这种记录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尝试用摄影表达自己。于是很多人开始提问我想学习摄影,我该买个什么相机?我想要记录生活,我该买什么相机?对于这两个问题,今天的我们除了传统相机还有了另一个选择:使用手机来记录和拍摄。
在比较单反和手机之前,我们先分开两条线来说,一条是手机线,一条是单反相机线。我们先简要回顾二者在过去几年中都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一、逐渐强大的手机镜头 自从手机开始兴起,上面的这颗小镜头就注定在这个时代成为最令人瞩目的器件,直到今日已经和每个人密不可分,成为了手机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当年,功能机时代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已经在自己的标杆旗舰机上配置了摄像头,不过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这个时候的摄像头还停留在“好玩”上,绝大多数的记录性功能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到了后来,逐渐出现一些勇敢的尝试,比如诺基亚808,现在仍然记得4100万像素带来的震撼。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一部具有通讯功能的相机,已经与手机背道而驰。
摄影历史的发展不过就是百年而已,从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的形式也在随着器材的演进而变化。摄影是否是一门艺术在这百年来也发生过无数次争论。不过,从一开始的大箱子,到如今的一颗小芯片也的确体现了百年来人类科技的进步。而正是因为摄影本身和器材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次相机形式的演变都会对摄影本身产生巨大的冲击。
而要说在过去几年里,对摄影影响最大的器材,手机是当之无愧的。现实是: 1.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使用次数最多的“相机”,在过去的几年里,使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有数千亿张,比以往百年的总和还要多; 2.手机对大众摄影的普及作用是巨大的,一些白发苍苍的老阿姨们在拍照的时候都知道不要只站在画面中间,站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更好看。 也就说是,新时代的手机摄影已经成为摄影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之所以手机摄影能够有如此表现,最重要的原因是手机具有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拍摄。
二、越来越小型化的单反相机 而另一方面,在中国,摄影是姗姗来迟的,这项艺术门类进入中国也才不过几十年,我们错过了摄影很多的关键节点。直到今天,当我们说起摄影的时候,大家最多的争论甚至还停留在JPEG好还是RAW好的层面上。摄影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大概是135画幅的胶卷时期,这时候谁家要是能够拥有一部相机,那可不亚于今天你买辆车。而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和洗礼,直到今日,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成为相机市场的主流,不少人会购买单反相机用来记录生活。这里,我们不想仅仅局限于单反,因为今天数码相机的无反化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以索尼为代表的新时代的无反相机,已经过了试水期,开始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数码相机的无反化之所以进行的如此顺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在最小的相机上实现更好的画质,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拍照。
等等,是不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共同点? 这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二者之间是相互靠近的,数码单反相机在向手机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小型化,从而达到极致的便携性。手机恰恰相反,利用双镜头等这些弯道超车的方式逐渐向相机的高画质靠拢。此时,如果二者一定要分个胜负,就要看谁的长处能够强大到让人可以接受它的劣势。
三、单反相机的优势 为什么说,在目前的阶段,只谈画质的话手机一定完败? “手机摄影”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词汇,你也一定听说过,但是你一定很少听到“单反摄影”。最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手机上的摄像头只不过是一个附属功能。而单反相机不同,每一部单反的诞生,本质就是为了能够拍摄更好的照片。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手机摄影和单反有差距,那么最重要的差距到底在哪? 是像素?是光圈? 如果是像素,那为什么最顶级的单反是2000w+的像素,而我们现在手机上也是2000万像素? 如果是光圈,一些顶级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也不过是1.8,1.4?现在主流的一些手机光圈也到了1.7,比如一加5。 很明显,即使数字一样,它们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对相机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注意,这里的相机是指所有的相机,包括手机上的相机模组。 在胶片时代,相机之间的种类划分中,底片的大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普通的36X24mm的小画幅到4X5英寸的大画幅,代表着不同层次的成像质量。而到了数码时代,其实相机成像质量的好坏,仍然是“底片”的大小,不过现在的底片早就变为了数字传感器。其实相机和手机之间的差距本质上就是传感器面积的差距,用如今可以代表主流画质水平的全画幅数码相机索尼A7R2为例,它的传感器面积是普通手机传感器面积的数十倍。 所以,手机和相机如果单纯比画质的话,是完败的,重要的是,单反的优势在于能够应付更极端恶劣的环境。
四、手机相机的优势 为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手机才是最好的相机? 其实,大多数的普通人并不需要顶级画质的照片,而需要“足够好,容易获得并能快速分享的”照片。的确,专业相机能够带来极佳的画质,可是这是建立在你要付出对专业相机的学习成本(买到好相机和拍到好照片之间有着很远的距离),与此同时你还要有随时随地携带相机的觉悟,事实证明很多人最后之所以不用相机拍照是因为相机太重了,懒得带… 并且照片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即社交属性。什么是社交属性呢,今天无论哪一个流行的社交网站,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Instagram,还是国内的朋友圈、微博,他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功能:照片分享。这就意味着你不仅仅需要拍到好照片,还要能够第一时间分享照片,这也是绝大多数支撑你在吃好东西,看到好景色之前拍拍拍的意义。如果告诉你,你拍的这些照片不能够及时分享出去,我相信你的拍照热情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所谓的输出和展示。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在胶片时代,摄影师在拍摄之后都需要在暗房中对照片进行冲洗和后期,这也是摄影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在数码时代,数码摄影的暗房是数字后期,如果我问:今天最大的数码摄影后期暗房是什么平台?你可能下意识的说是电脑。但事实是:在今天人手一部智能机的时代,几乎每个女孩子都会有一个叫“美图秀秀”的数字暗房,在后期调整她们的“美颜”。更别说目前主流的手机后期软件都能够解析RAW格式并后期,这在以前是只能在桌面端才能完成的工作。
综上,手机摄影相对于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能够随时随地拍摄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后期,最后还能随时随地分享,可惜的是,单反相机连随时随地拍摄都不能够和手机相比,因为你不会时时刻刻带着单反。 所以,如果你对照片的画质要求没有达到变态的地步,那手机足以取代单反相机。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购买一部单反,手机已经足够并且比单反好用很多。 所以,如果我们把对画质的要求改为能够足够好的社交分享,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但是在对比之前要说明的是,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有着非常多的变量,但我们尽量在同一场景的同一时刻拍摄,使用的相机是索尼的全画幅A7R2+35mm 2.8 ,手机是一加5。这里的比较并不是想告诉你,一加5画质已经可以和A7R2相提并论了,而只是想单纯的表达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场景,手机已经能够完成不错的记录。
以下是几组对比: 第一组上海某废弃建筑
第二组同上
第三组浓雾
第四组傍晚
第五组星空
以上几组都是比较极限的光线环境,光比大,进光量少,可即使如此,你仍然会发现手机有着很好的完成度,可以肯定的是并没有因为画质而阻碍你的“表达”。 至于哪些是手机哪些是单反相机(打乱排序的),如果你喜欢摄影,并有一定的摄影基础,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差异绝对没有大到会让你觉得应该去买个单反。 我们继续看照片:
这是利用一加5的专业模式拍摄的城市夜景,在对RAW格式简单后期后,我们甚至可以做到像专业单反相机一样的夜景灯轨拍摄。
以上两张使用一加5的长焦拍摄,可以看到正是长焦拉近了与鸽子的距离,让画面愈加的生动。 到这里,无论是夜景长曝光,还是变焦取景,手机都有了不错的表现。 然而还有人会因为单反相机的某个功能而去购买它。那就是更容易获得浅景深,通俗地说就是大光圈的虚化。 毕竟如何把人拍得更好看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手机想要做到浅景深,由于体积和光学的受限,的确很难。但是手机却开辟了另一条路,也就是双摄的算法虚化。 手机的算法虚化够用吗?回答之前,可以看几张照片:
部分照片来源:一加5拍摄,Shot on OnePlus参与作品,JPG直出。 我相信,这样的效果,发个朋友圈,甚至来了兴致给女朋友拍一套大片也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拍人,拍美食也会有意外的效果:
你说有单反的画质好吗?并不是的。 可是,一个可以拍摄不错虚化的单反相机配合一只大光圈镜头加在一起的价格绝对比一部手机的价格高,甚至高好几倍,同时重量也是手机的N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手机的双摄难道不是最接地气的浅景深人像的获得方式? 说到这里,我相信手机是否会和单反产生竞争已经显而易见了。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是时候改一改了,因为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 微单相机发展迅速,会和单反产生竞争吗? 因此,我们也应该再次尝试提问: 手机相机发展迅速,会和微单产生竞争吗? ……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说起拍照,就会下意识的想起手机上的摄像头而不是单反相机。 以下照片,都由一加手机拍摄并创作:
可以看到,如今手机摄影早已经从单纯的记录性,大跨步地向艺术创作进发,也正是手机摄影的出现,把摄影这门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甚至激发了很多人对影像创作的热情。因为只要你了解它,相信它,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拍摄的影像表达自己。同时,我们也不要局限于手机或者单反摄影,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时候器材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