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啊维维 于 2018-4-18 13:56 编辑
“从 0 到 100 亿,一加用了四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走的并非一帆风顺,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挫折。” ——极客公园
“2015 年刘作虎曾经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如何改变中国制造」的演讲,至今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也由中国制造,更多的转变成了中国创造。
1 月 20 日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时隔三年之后,刘作虎再一次登上了这个舞台,聊了聊一加成立四年的一些感悟,同时也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品牌「出海」这件事情的看法......”
《一加刘作虎:为什么说国际化是个伪概念?》这是我近期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想跟加油们聊一聊我眼中的一加海外成长史。
所有NEVER SETTLE的背后都来源于对产品的自信:
一加成立之初就是主打"不将就"这一口号进入我的视野的,记得第一次看到一加这一品牌时是看到一个类似“你敢砸我就敢送”的营销活动,活动内容大概是只要你愿意砸了自己手头上的旧手机并且将这一过程拍成有趣的视频分享到互联网,我们就送出一台一加手机,那年是2014年。
这么有趣的活动成功吸引到了这么有趣的我的关注,我当时对一加的初印象成形——这得是对自家产品多自信的产品才敢办这种让人们砸旧手机营销活动的品牌。
初入海外市场:我认为任何一家手机品牌它只要是初次进入海外市场它都得去经历一个“被选择”到“被信任”的过程。一加也不例外,从海外团队的组建到网站的沟通平台的搭建(社区),在团队组建时的被选择到线上平台互动后的被信任这个过程一切都得靠做产品的自信。我觉得一加在前期对产品自信的另一个实力体现是——采用邀请码的购机方式。
在国内这一方式被吐槽说类似“饥饿营销”,在我看来实则不是,这一方式是真正体现对产品有足够自信才敢做的举措。你想想,你产品不够好谁会愿意跟你拿个邀请码排队然后才去买手机,但一加手机在当时推出这一邀请码机制居然在海外出现了“一码难求”的盛况,这恰恰也佐证了一加手机产品性子体验出来的自信。
我有时常常在想一加手机为什么一开始初入海外市场都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及好的销量?后来发现,虽小但美,精致于产品,打磨的心思放产品上,初生牛犊就不必怕虎。下面我们谈谈产品......
产品的背后是坚持,坚持打造世界级产品:
近期,或许加油们都被一加6的各种消息刷了屏,其实作为一加的老加油肯定知道除了即将发布的一加6,一加手机在配置上的取舍都一直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一加1的外观设计开始就奠定了它能够足够引起美国人注意的细节。1.外观设计:悬浮屏设计,这是一种让人们看屏幕更显得沉浸式的设计,正面一整面都是纯黑色的,不像当时的其它手机,屏幕中间是灰色的边框是黑色的那么不自然。2.手感,有些用户不喜欢很塑料的手机(同期的大部分手机都是塑料感十足的手机壳),而一加一当时后壳的多样性及优质的手感让它确定了一加的前期地位。
一加二的“一加风格”,一加二可以说是我个人认为的一加产品上最最最特立独行的产品了。厚厚的机身遇上发烧的810让一加似生病了,似乎也正是这样的一场“病”让一加确定了自己的产品定位。一加2在当时也有突出的特点,比如我们现在1.便捷到脱不了身的三段式“静静键” 2.首次搭载Type-C接口 3.拍照白平衡更精准的镜头。
一加3和3T算是很有趣又有实力的产品,1.无论是820还是821的加持都让它在拍照性能上完美体现“单摄镜头”的最佳。2.金属机身及迷人的机身臀线,记得刚出工信部的一加3外观时还被众人吐槽丑没设计风格大众化的评价,但是上手后却好评如潮,掀起金属材质机身的浪潮。3.首次搭载一加DASH闪充。
一加5和5T一个字母间的差距却有两个进阶,1.一加5上让一加手机首次换上双摄像头,更好玩的拍照,手感更纤薄。2.一加5和5T上都用上了行业领先的8G运存。3.一加5T直接提升了正面屏幕的屏占比,进入全面屏时代。
一加6:?这个部分我想可以交给加油们留言补充了…
我列了以上一加出的旗舰机的特点其实是为更好证明我接下来提到的,以上的点都有踩中美国人的兴趣点。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手感都是来得刚刚好,关于配置方面其实吧美国人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性价比,当一件硬件参数可以媲美iPhone和三星的智能机,售价却比它们便宜整整一半时,别说美国人了印度人的眼睛都绿了,哈哈…
除了以上列的点,我要补充一加的产品为什么在国外热销的另一个原因是,一加的海外系统版本用的是与Cyanogenmod OS联合定制的氧OS,CM是美国一家创业公司做的,本身就有很多早期发烧用户。
以上没提到的另一个有力的产品是——一加社区。一加社区可以说是一加手机的第一个产品,中国官网上线的当天,海外网站(一加社区初形)也同时上线了,跟海外加油之间的互动也从同天开始。
一加线上到线下沟通与合作:影响力和价值观的输出
前面有提到,早期的一加是建立了一个线上沟通平台可以与海外加油实时进行交流,及时收集加油们的想法及意见从而去解决疑惑,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一起做产品,像是线上劳动模范,在沟通的过程中建立了共同的价值观。同时,在海外也有很多的与时尚潮牌的深度定制合作,比如JCC和星球大战限量定制版……通过与潮店潮牌的合作发布提高了一加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这里的影响力与价值观我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校招宣讲会上听到的有趣的故事,一加海外市场的公司的位置选址都显得十分的“亲民”,比如印度市场的一加公司就与一加当地的旗舰店是在同一栋楼,如果加油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从旗舰店上到公司与一加员工直接探讨。
这样的一些在细节上的工夫体现还有很多,又比如虎哥分享的一个很真实的故事,一加手机 2 代的时候,率先在业内使用 USB Type C 充电线。忽然某一天,有一个来自谷歌 Pixel 团队的硬件工程师经过一系列测试,告诉他们:一加手机的 USB Type-C 数据线和适配器在本机上是可以完美使用的,但是有些非标准的电阻器可能会损伤 USB 配件。
虎哥在网上看到之后立马就转给他们的开发同事,但他们开发同事第一反应是给我说不可能,认为这个人不太懂。后来,又过了一周,虎哥看网上还在讨论这件事,虎哥就又问他,人家说的究竟对不对?这个时候开发同事才「很不好意思」地告诉他,是他们自己错了。于是他们赶紧做了弥补调整。
这样弥足珍贵的感受体验,相信对海外一加的口碑宣传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吧,当然反观之优秀正面的影响力和价值观都已潜移默化的进入加油的心里。
在我眼里的一加,正是这样稳打稳扎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了这四年,从产品的打造到公司价值观的输出最终获得的是对海外市场建设得更好的信心。我希望一加继续不忘初心,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产品。
最后希望这样一篇过多的“我觉得”“我认为”从我眼中看到的一加海外成长史让你们更了解OnePlus这个天生具备国际范的品牌,祝一加6大卖!
噢~对了....为了方便各位加油搜索 OnePlus,一加官网域名全速升级为 .COM 国际顶级域名;
从4月9号起 ,搜索网址 OnePlus.cn和OnePlus.net 会自动跳转到OnePlus.com;请各位加油相互传达,谢谢。
不信你们可以戳一下:OnePlus.com
NEVER SETTLE !
|